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、教授 王岳
台湾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:“99%的病人投诉,医生是没有技术错误的;而医生出现技术性错误的,99%病人都未投诉。”
【资料图】
这是因为,病人是从“责任心”的视角看待医生的。医患关系紧张绝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。印度、俄罗斯、巴基斯坦、泰国……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很多医患纠纷的案例。中国医师协会《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》表明,我国有59.79%的医生遭受过身体或言语暴力。印度医学协会则指出,75%的印度医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会遭受身体或言语暴力。
19世纪的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·魏尔肖在其《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》中曾说过:“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。”瑞士的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也说过:“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,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。我曾经不只一次地说过这话,听众却总是感到震惊。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。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,使某个机体康复,还要使人能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,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。医学经常要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,但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。”
1977年,恩格尔教授在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文章,提出了“生物-心理-社会”医学模式。他提出了医学模式的迭代问题,以往的医学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科学或科学医学,而如今我们已感受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,社会要求医学做出改变,不能简单地以疾病为中心,而要以人为中心,以人的生理、心理、社会为中心。
沟通是医生的必备技能。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,医生有三件法宝——语言、药物、手术刀。他把语言放在第一位。意思是,很多病人其实不需要药物或动手术。病人在被发现患病时,心中非常担忧,医生其实只需说几句安慰的话就能解决这种担忧。如果医生不给病人一点安慰,那么病人可能会一直紧张,担心疾病对生命的威胁。
医生这个职业需要一种技能,那就是与人的沟通交流。医生应该是最擅长与陌生人谈话的职业,因为你要用短短五分钟的门诊时间取信于对方,让对方把生命交给你。早在1989年,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《福冈宣言》指出:“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。缺少共情(同理心)应该视为技术不合格,是能力不足的表现。”
传统医学教育都希望将医生培训成为绝对理性、冷静干练,甚至是准军事化的特殊职业群体。所以,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过程中,老师往往要求医学生必须与患者保持“职业距离”,防止和避免发生“移情”。
事实上,绝大多数医患纠纷是沟通不当造成的,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生们“不会说话”,不擅长了解和捕捉患者“需求”。当你无法了解病人的真实需求,那么你就无法成为病人心中的好医生。
请记住:良好的医患沟通,可以减少患者投诉和诉讼;良好的医患沟通,可以减轻医生的职业疲劳与职业倦怠;良好的医患沟通,还可以减少医疗差错。
什么是临床沟通的“初心”?希波克拉底说:“我定将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传授我技能的老师,在我的职业生涯与之相伴。”2017年11月,新修改的《日内瓦宣言》里也指出:“将给予我的老师、同事和学生应有的尊重和感激之情。” 这里的老师指的是病人,病人和医生为“师生关系”。
如何以师生关系与病人相处?在你出门诊看完病后,是否从椅子上站起来,把病人送到诊室门口?当你与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,是否把病人放在第一位?回答好这个问题,那么医患关系就不会再是问题。▲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