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以论维新】
我们有文化,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,可以搬上荧幕的故事何其多。
【资料图】
唐维
这个夏天,可能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走进影院,看过一场或几场电影。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,截至8月3日21时43分,2023年暑期档(6月1日-8月31日)总票房(含预售)已突破135亿元,假设平均票价为40元,则观影人次超过3.3亿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90%,进口大片票房不足10%,且多部影片收获高分评价,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。其中,《长安三万里》成2023年内地动画电影票房冠军,票房已超过16亿元。
中国的小朋友几乎人手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人人都知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,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里,更是充斥着大量的唐诗,要求熟读、翻译、理解、背诵、默写、考试……恨不得将每一个字揉碎了,囫囵吞下,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它的美?但《长安三万里》做到了,片中提及唐诗42首,用动画画面令《将进酒》《静夜思》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等名篇“活”了过来了,令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延续。
在影院里,笔者听到一个小孩惊叹道:原来岑夫子、丹丘生长这样呀!剧中一些经典名篇,更是让整个影院化身为大型集体背诵现场。通过影片,诗词不再只是静静地躺在书本上,历史人物也从一个个抽象的名字鲜活起来。那一刻,多少孩子的眼睛亮了,多少大人记忆中的唐诗DNA复活了。
这样的内容,与其说是电影,又何尝不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,在这场长近3个小时的课堂上,我们领略了长安、扬州、蓟北、潼关、黄鹤楼、梁园、三峡等地的自然风景和建筑景观,观赏了黄鹤楼题诗、胡姬酒肆赏舞、曲江池新科进士乘马采花等文化活动,重温了市坊兴旺、科举入仕、藩王佣兵、吐蕃进犯等史实……通过电影,在大家心中埋下一颗种子,让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,对唐朝历史和诗人产生兴趣。
可喜的是,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被搬上大荧幕,如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《大鱼海棠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姜子牙》《深海》《满江红》等,以及最近正在热播的《封神》。面向未来,我们期待着更多高票房、高热度、高口碑的国产电影出现。
我们有文化,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,可以搬上荧幕的故事何其多。我们有市场,14亿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,需要这样优质的内容滋养。我们有实力,泱泱大国,人才济济,潜力巨大。
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文化自信,一代一代人听着西游记、水浒传等经典名著长大,这些有着几百年传承的中国IP,并不逊色于米老鼠、白雪公主、钢铁侠。我们需要更宽容的创作环境,呵护电影产业发展,尊重规律、尊重观众、尊重市场。我们需要更多有使命感的电影人,为中国观众做好中国故事,创造更多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作品,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培根铸魂。
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个富矿,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,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、文学名著,唐诗宋词元曲,都有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,是艺术创作的富矿,有待电影人进一步挖掘。
(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)
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标签: